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涿鹿 > 正文

搜鹿人物|张玉春:桑干河赤子心

添加:sl003   2019/1/6 15:49:04   张家口新闻网   点击:2297

  记者 张蕾

  张玉春,中国丁玲研究会、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张家口作家协会、京畿民间文化研究会、涿鹿县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一直研究丁玲,研究桑干河文化,研究涿鹿历史的张老师用这样的执着爱着家乡……

 中央芭蕾舞团原副团长丁玲女儿蒋祖慧和张玉春在晚会上。

2012年1月2日张老师出席涿鹿历史文化研究会年会


  张玉春1958年正月出生于桑干河畔一个农民家庭,父亲上世纪40年代初就是村地下党支部书记。特殊的家庭遭遇造就了他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张老师研究家乡文化走的是一条“自学成才”的艰辛之路……

  小学毕业时,父兄因各种原因失去了劳动能力,不到13岁的他不得不担起水桶去井上绞辘轳挑水。两架辘轳的井口很大,辘轳杆下垂,冬天井口上冻满了厚厚的冰,他生怕辘轳头掉下来把他打到井下,或者脚下一滑滑到井里。

  为了养家糊口,张老师没有上初中,而是去生产队劳动,第一年放羊羔,第二年放毛驴,第三年跟妇女们一起干活:挑粪、扣地、栽水稻、掰玉米、扦高粱、割黑豆……早战拔萝卜,午战挑沙子,夜战平地、修路、扛黍子;大冬天半夜起来打稻子、打高粱;生产队劳动之余,他还要烧坷垃打炕,搂柴火积肥。

  张老师懂得只有自强不息才能进步。他用“利用一切课余时间挣工分”的承诺赢得一个回到学校的机会。寒假前一个月,他插班到村五年级毕业班,通宵达旦刻苦用功,成功考入温泉屯中学。

  温泉屯中学校址正是现在的丁玲纪念馆一带,他每天看着“槐抱榆”,心想当年丁玲来这里搞土改时,跟父亲有过交情。学校生活来之不易,他刻苦用功,成绩优异。

2016年10月23日,张老师与中国丁玲研究会会长清华大学中文系原主任王中忱教授(右)在一起。

2016年10月23日。“第二延安,丁玲与张家口”会议期间,张老师与中国作协创联部彭主任(右)在一起。


  初中毕业,班主任老师去家里找他,让他继续读高中,他说:“老师,你看我父母这种状况,我们总不能一直靠15岁的妹妹养活……”

  当时村里学校缺乏民办教师,他被选拔到学校工作。他喜出望外,如鱼得水,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每天除了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之外就是学习,每天只睡四个小时,为了充分利用时间,他睡在了学校。张老师根据每个同学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同学们都爱上他的课。

  张老师觉得学生成才与学校教育、家庭熏陶和社会影响这三大因素密不可分,在团县委、县妇联的支持下,他在龙王堂学校办起了“家长学校”。那几年,张老师获得“先进工作者”、“模范班主任”、“优秀辅导员”的荣誉笔名称号。

  后来,张老师省吃俭用交了“山西刊授大学”的学费,用四年时间废寝忘食刻苦学习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古代汉语》等课程。张老师结识了《中国农民报》的创始人之一杨开源先生后,杨先生写信把他介绍给涿鹿文化馆馆长崔耀文。他结识了张荫耕、李怀全、杨素梅、陈建明、杨存山等许多德高望重颇具实力的良师益友。

2012年1月2日年会合影(中排右一为张老师)


  1979年中秋节,正值枣红梨黄果葡飘香的季节,张老师受父亲的委托到温泉屯大队去看望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女作家丁玲,他们促膝畅谈。丁玲详细询问了他父亲的身体和家庭状况,同他分享生活学习与创作的经验:“如果不深深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与他们同甘共苦,就很难了解他们,就写不出让他们喜爱的作品……”丁玲鼓励他要为社会多做贡献。那天,丁玲和张老师在向日葵旁合影留念……这次相见,他备受鼓舞,终生难忘。

  1984年,乡团书记刘玉宝到龙王堂学校走访了张老师。他们志同道合一见如故,此后办团内简报,搞“百花文艺奖”……不久又创办了“春蕾文社”。后来,张老师离开了学校,到乡政府上班。之后又协助岳父到大秦铁路去建桥施工,上山采石,挖方绑筋……

  新学期开学,温泉屯中学缺乏语文教师,张老师被聘为初二语文代课教师。他与团支部书记陈老师创办校报《耕耘》。工作繁忙,家里父母年迈,还有两个孩子需要照管。责任田全靠妻子一人管理,张老师常常是下了晚自习以后换上衣服,扛上铁锹,再到河滩给稻田添水,回来已是大半夜,第2天不到5点钟又得下地干活。为了不迟到,常常是顾不上吃饭,换上衣裳就往学校跑。长期劳累过度,张老师积劳成疾,他跟妻子商量,不种责任田难以养活一家人,唯有忍痛离开心爱的学校……

  这些年张老师根据学校的实际生活,创作了短篇小说《秋千荡悠悠》和《漩涡》,发表在《涿鹿文艺》上。

  1986年4月,张老师加入涿鹿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1991年,北京电影制片厂到龙王堂拍摄电视剧《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导演于中义、孙凤琴找张老师的父亲帮忙,拍摄期间与他们一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2004年,张老师经杨桂欣教授介绍加入中国丁玲研究会。

  2004年10月,为庆祝丁玲诞辰百周年,张老师与李怀宇共同编著了《情注桑干河》;2008年2月,俩人又编著了《涿鹿风物传奇》。2016年,张老师到张北深入生活,创作了中篇小说《坝上娘们》,2018年发表后,河北大学阎浩岗教授和于晨曦、王亦菲等专家学者给予了高度评价。社会反响强烈。

  这几年,张老师一直研究涿鹿文化,丁玲文化,被编入《桑干河儿女一涿鹿当代人才》。

  历年来,张老师在《中华文艺之星优秀作品集》《丁玲研究》《河北科技报》《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长城文艺》《京畿民间文化》《涿鹿历史文化研究》《涿鹿文艺》《涿鹿民俗文化》《桑干河畔涿鹿报》等刊物发表作品200余篇。征文《我家住在德荣帝景》获《河北工人报》一等奖,《桑干河畔忆丁玲》被编入《迷人之谜·丁玲》。张老师出席第12届国际丁玲学术研讨会时发表了《丁玲的人生轨迹给我们带来的思考》。

  现在,张老师创作的《桑干河畔桥山下》一书即将付梓。张老师在研究丁玲和桑干河文化的路上依然做着不懈地努力。

 

> 网友评论
> 发表评论

资讯搜索

关键字:   
本站部分信息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网站部分内容源自网友及商家,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任何责任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信息推广 | 付款方式 | 与搜鹿网对话
 涿鹿搜鹿互联网信息科技传播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地址:涿鹿县涿鹿镇人民北街西侧49号
Copyright © 2007-2022 http://Soulu36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mailto:soulu@soulu365.com  冀ICP备13017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