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矾山地震观测站观测员郭启志、彭继云夫妇
在距涿鹿县59公里的矾山镇,有个小小的地震观测站,作为我市整个地震观测链中一环,建站三十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站内的两位地震观测员———郭启志、彭继云夫妇,也同这个小站一起默默值守,无怨无悔地为我们的平安看守着来自地下的变化。
31年单位安家
矾山地震观测站在1976年建站时有两间小平房,每间面积不到10平米,郭启志夫妇住了其中的一间,另一间作为工作室,直到2003年底,站里重新修建了三间宽敞的大瓦房,可他们夫妇将工作室扩充为两间,生活起居依旧只占其中一间,而且房间布置十分简单:一张大床占了近半间屋子,在靠窗的位置立放着两张折叠床,是给他们的两个女儿用的,一个约半米高的旧柜子兼做电视柜、梳妆台和杂物柜,里里外外都塞的满满当当。在整间起居室里,除了生活必需的物品外,找不出任何一件“现代化”的家什。
郭启志对这个家自豪不已:“在整个矾山镇,我俩的‘家’最好了,门口挂着牌子呢———矾山地震观测站。”
3.5万字的地震预报经验
在郭启志夫妇办公桌的抽屉里,有一本泛黄的工作日记,封面是郭启志亲笔写的“地下水地震预报方法试探”几个大字。日记从1975年开始记录,到2007年结束,160页,约有3.5万多字。内容全部是夫妇二人在日常工作中对地下水地震观测和预报的分析和体会。
在1998年1月的一篇记录中记者看到了以下文字:“近日我站三个泉孔水氡均有异常变化,分析认为‘转折性’临震异常,初步判断在一段时期后本区将有6级以上地震。”在这段文字的后面,又用不同颜色的笔在1月27日记录道:“本观测对应地震为1月20日张北发生的6.3级地震。”而这短短的几句分析需要几天的观测。可以想象,在这3.5万字的日记背后,是比记录这些文字多出几十倍、几百倍的工作。
15张手工绘制的地震“心电图”
相信很多人都见过电脑绘制的心电图,在“矾山地震观测站”,就有15张郭启志夫妇在31年里手工绘制的地震观测数据“心电图”,这些“心电图”的每一个起伏都要用几十甚至上百个数据构成,而完成这成千上万个起伏仅是几支削得整整齐齐的铅笔和一把三角板,而且这些“心电图”并非硬性的工作要求。
三十一年过去了,郭启志夫妇不但绘制了这15张“心电图”,也绘制了他们默默奉献的人生足迹,而且这项工作还将继续进行。郭启志、彭继云夫妇年复一年这样工作着。
本站部分信息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网站部分内容源自网友及商家,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任何责任
|